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> 履职尽责会员风采 >> 内容

阜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探究浅议

来源:本站原创|作者:|发布时间:2020-06-05 20:17:39 |浏览次数:0

民建颍东区支部   金志刚


乡村文化旅游是新兴的综合产业,是大农业、大旅游、大合作、大市场的集中体现。发展乡村文化旅游,有利于实现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调研乡村旅游工作时说: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、推动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。大量城镇居民下乡旅游休闲,可以让一部分农民不离土、不离乡,就地就近转化为三产从业人员,通过提供住宿、餐饮、销售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等方式来增加收入,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。

据史料记载:颍河流域历史久远,开发较早,大约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颍河沿岸的先民便在这块大平原上沿河的台地上生活和定居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历史演变,在阜阳颍东区境内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,北照寺、真武庙、七孔桥遗址、袁寨程文炳故居、枣庄程家海孜程文炳故里、单坛孜三国徐庶母亲墓、童古堆、风凰台、刘伶墓、望月楼、青邱城遗址、钓鱼台、七十二眼辘轳井、上天梯、杜岗、陈古堆和清真寺等都云集阜阳颍东这一片美丽的热土”。

同时,阜阳颍东区乡村文化旅游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:一是新农村建设典范镇,如插花镇、正午镇;第二是历史名镇,如插花镇;第三是民俗古建筑文化镇,如袁寨镇,口孜镇;第四是是农业科技致富镇,如正午镇、枣庄镇;第五是以开发采摘游的枣庄镇。另外,颍东区庄园旅游(碧翠湖生态庄园)也可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独特模本。其次,做好舌尖文化这篇大文章,挖掘阜阳乡村旅游美食精品,搭建乡村旅游美食交流学习的平台,展现颍东区乡村旅游独特的饮食文化,打造“生态乡村、美味之约”的乡村旅游品牌,例如:阜阳特色面食“格拉条”,又叫格拉面,是面食的一种,堪称阜阳特色小吃一绝,这种面食大概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安徽省阜阳市(现在的颍东区袁寨镇),其工艺制作流程简单,色、香、味、形完美统一,令品尝者齿间留香、回味悠长;还有阜阳特色“枕头馍”,阜阳的枕头馍历史悠久、源远流长,相传南宋初年“顺昌之战”(阜阳古时又称顺昌),正值新麦登场,一来为了坚壁清野,二来为了支持宋军抗金,顺昌府百姓使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,宋军每人发一个,饿时削一片充饥,困时枕头而卧,因此又称“枕头馍”;如此等等舌尖文化,需要在阜阳颍东区乡村文化旅游领域打造一个特色美食文化亮点。

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发展潜力大、关联度高、带动力强、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。为推动阜阳农村经济繁荣发展,我们应立足阜阳本地特色,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亮点,实施“以游助农”方略,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

要促进阜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,建议如下:

1、要提高认识,增加投入,统筹规划,加强协调,完善机制,依法管理,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文化旅游之中。各相关部门应把乡村旅游作为其重点工作加以扶持,重点帮助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、创业资金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,消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。

2、要因地制宜,合理规划。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,要选择好发展的时机,防止盲目决策、盲目开发。要从规划指导、信息服务、宣传促销、人才培训等方面着手,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,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、市场定位、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。对新的旅游项目要严格审批,细致审查,在后续的管理中也要坚持常抓,保证各旅游项目的正规运营、可持续发展。

3、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是要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。因此,要将农民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,拓宽农民就业机会,增加农民收入,要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的精神文明提升相结合,提升农民的生活境界。

4.利用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,促进酒店、餐饮和商品服务等具有商业性活动的开发,使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在经济上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,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。同时政府需要与相关院校联合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,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,从而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
Copyright © 2020-2021 中国民主建国会阜阳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
皖ICP备20010054号-1 技术支持:冰枫网络